1986年的《英雄本色》,为香港电影开辟了全新方向。此前,香港电影一直处于喜剧与武打的平分天下状态,而这部电影则开创了黑帮题材的浪潮。发哥凭借小马哥的角色获得了影帝,狄龙也捧回了金马奖,然而哥哥的角色阿杰戏份较少。那时他已经是歌坛天王级人物,接下这个角色其实是为了帮朋友忙,并且他还自掏腰包演唱了主题曲《当年情》。相比如今那些为了片酬争斗的流量明星,哥哥当时的真诚与投入,实在让人感佩。
1987年的《倩女幽魂》,是徐克执导的经典之作。当初,徐克非常坚持让张国荣出演宁采臣,哥哥原本对古装造型并不感兴趣,甚至有些抗拒。但徐克坚持把做好的戏服带给他看,并耐心解释角色的内涵。最后,哥哥发现宁采臣的懵懂和自己初出茅庐时的状态十分相似,才决定接下这个角色。今天回头看,除了他,恐怕再也没有谁能诠释得如此到位。今年,内地还在重映这部电影的4K版,依然吸引了大量观众。而电影中的一些天马行空的造型,甚至能在当下的《哪吒2》中看到影子。
1988年,哥哥出演了《胭脂扣》。原定男主角是郑少秋,但由于档期冲突,最终梅姑通过自己的方式将哥哥拉入了这部电影。在拍摄过程中,影片差点被成龙大哥剪成动作片,监制在看到成片时甚至直接睡着了。幸好,电影最终得到了金马奖的提名,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版本。能够将风月场中的纨绔子弟演绎得既不油腻又让人心疼,恐怕只有哥哥能够做到。
1990年的《阿飞正传》是哥哥唯一凭此片获得金像影帝的作品,且被列入百年百大华语片的第三位。原本他只是一个小角色,然而王家卫越拍越喜欢,最终将他的戏份提升为男主角。梁朝伟仅拍了六天就离开了,而哥哥却全程陪伴剧组,打磨角色。人们总说王家卫最爱梁朝伟,但其实哥哥那种自带氛围感的演技与王家卫的风格也是天作之合。
1993年,《霸王别姬》荣获了华语电影唯一的金棕榈大奖,这也是陈凯歌的代表作之一。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,哥哥提前半年到北京学习京剧,尽管这一过程困难重重,但他的敬业精神值得每一个新生代演员学习。去年,香港也重映了该片的4K版,观众仍然排起了长队,影院座无虚席。
1994年,王家卫执导的《东邪西毒》加入了百年百大华语片的行列。虽然电影票房未如预期,但它的诗意镜头在今天仍然被视为经典。王家卫为拍摄此片把大咖们困在剧组,而刘镇伟则不得不紧急用原班人马拍摄《东成西就》以“回血”。这部作品,虽然商业上未能成功,但却在艺术性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。
1997年的《春光乍泄》,被认为是哥哥超越时光的演绎。如果如今重新上映,这个角色无疑能为他再带来一个影帝奖杯。可惜的是,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,这部电影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,金马奖的投票竟然全无入选。
2002年的《异度空间》是哥哥的最后一部作品。拍摄期间,他正在与抑郁症作斗争。尽管他已离世,但他的银幕形象依然活跃在人们的记忆中。去年,王家卫的《繁花》开篇的胡歌梳头镜头,明显是在向《阿飞正传》中的梁朝伟致敬。这些角色虽然都不叫“阿飞”,却都带有一种无法停息的孤独,仿佛找到了归属,再也不再漂泊。或许,这就是王家卫所说的“繁花”的真正含义。
娱乐圈的人来来去去,张国荣的存在却是无可替代的。他的作品就像陈年老酒,时光越久,味道愈加醇厚。这大概就是我们年复一年怀念他的原因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